Wednesday, November 14, 2007

社會風氣 ~~ 教育篇2

今天收到廸廸尼美語的來電,想是早前跟你參加生日派對時被提供到贊助商手中的跟進名單。又是一段預設公程式般的對話,較為挑起媽媽思考的對話有兩段...

話筒中 "身邊有朋友都已選購了我們的教材嗎?"
"没有"(其實媽媽因不願受到死纏攔打式銷售法,說了這個小謊言)
話筒中 "啊..."

話筒中 "聽起來你所選取的教學重點跟我們公司教材方式很不一樣呢"
"是的,所以我亦暫未有意欲購買"
話筒中 "那你可跟一般家長很不一樣,都未有把重點放在語言教學上"
"...."

早前曾對"補習天王"這門香港獨有的行業發過嘮叨,今天還有"教育顧問"這門,借問聲,香港教育制度真的那麼爛嗎?他們實是一群銷售人員?真的對教育有所研習?定或是現今家長都過於把自己個人目標標籤在孩子身上呢?"填鴨式"教學更上一層樓,改成"填鵝肝式"教學,在短時間內(聽聞是6歲前)把所有的都塞進孩子腦袋中,否則錯過這時期便後悔莫及,真的是這樣子嗎?

"求學不是求分數",這可是政府一眾標語中媽媽自覺最實在的,雖然媽媽也未能對現今香港教育系統產生共鳴,只覺概念是對的,但策略上卻繞著一大堆政治因素而未能做得妥善,煞是可惜。

回到對話中,這些所謂教材真的那麼重要?身邊没有人已選購真那麼希奇?若是每天讓孩子跟這麼的一段段虛擬畫面及錄音便可令孩子掌握得到英語技巧,那還上學來幹嗎?我可還是執著在互動方式上,孩子跟父母的無界限溝通。

"跟別人都不一樣",那又可否說成"跟上一代都不一樣"?以往那有這樣的昂貴教材?但也未見不能成材啊!就是因為他買了,她亦買了,這就變成父母為孩子應作的教學責任,你早一點塞,他亦早一點塞,天啊,孩童應有的童真都被這門行業一點一點的侵蝕了,入學指標變成了父母有没有能力支付這些教材及足以湊成黃頁般厚的一本Extracurriculum profile,我都還是執著地,不一樣便不一樣吧!

3 comments:

nikita said...

喜歡你用"填鵝肝式"做比喻。一針見血, 神來之筆呢!鴨也好鵝肝也好, 用錯了餵的方式結果不是一樣嗎?

前日我也收到迪迪尼的電話, 不過我說沒有播過BB 睇, 亦唔打算播,對方知難而退掛線了.

我覺得買教材多少也是買個夢, 夢想孩子將來有個較好的將來, 不過實踐起來, 是不是如教材所說那麼成功呢?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巧欣 said...

"不一樣便不一樣吧"
咪係囉,做muk一定要個個一樣啫!唔通真係"唔買就笨"咩!

要讀書求學問,第時有排讀啦!唔使急於一時喎,計我話,得閒同佢去多d戶外地方,感受一下大自然,學識將眼光放遠一d,第時自我復原嘅機制都會好d,咪等d細路郁d就話要死!

牛丁Cara said...

巧欣,好同意你嘅講法,早幾年有報導說居港小孩往往6歲前都從未曾踏足草地上,這些實在的知識都被畫面中的虛擬作業所取代,真的覺得很可惜!